第3117章 斯拉夫怪兽没有脖子(2/5)
下达命令要求炮手攻击敌战车炮塔与车体结合部,也就是坦克“脖子”部位的某位日军山寨虎车长,其想法当然也是好的、逻辑是讲得通没问题的。
二战这年头不敢说全部,至少8成以上、接近9成的坦克,确实都有炮塔与车体结合部过于脆弱的致命弱点。
譬如t34、四号、玛蒂尔达、谢尔曼这类的名车都莫过于此,甚至诸如潘兴、黑豹d\a等坦克,在靠近炮塔与车体结合部还有窝弹区这种更为致命的一击必杀弱点。
即便是到了后世二十一世纪,美国人搓出来的艾布兰先生那号称“地表最强战车”的玩意儿,照样还有极端致命的大脖子病弱点。别说是上穿甲弹捅了,就是拿个rpg7打中都能给它一发干穿咯。
再加上眼下不过四五百米的交火距离,以虎式本就值得称道的射击精度来说。
在试射校准过弹道后,再想打中大块头的重型坦克脖子部位,倒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甚至都算不得是太难的事情。
何况还是从枪法到炮术都格外强调“精确射击”,以求最大化节约子弹炮弹,从而省着过日子的穷逼日本陆军。
炮术还算表现不错,也是这些日军战车兵在德国教官口中,唯一值得称道的优点了。
但有一个问题,is7属于非常特殊的特例车型,并不在炮塔与车体结合部有致命弱点的大部分坦克当中。
原因倒也很简单。
打车体和炮塔结合部,最直接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打穿因为安置炮塔方向机占用了空间,从而导致装甲防护脆弱的坦克脖子部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