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70章 欢笑之外(2/5)

目录

还是让他自己说吧。

说这话的时候真没有考较之意。

张汉卿略想了想说:“那就僭越了。前不久学良从兴隆山旁经过时偶得一曲《天净沙》,虽然鄙薄了些,却合乎我的心境,不如就请于老把这首调子写下来,学良裱后珍藏。”

本想说些“厚德载物”啦、“曲径通幽”啦什么的,觉得难得有机会让名家题字,这字数太少未免不划算;来几句名言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吧,感觉太俗气。倒是有个讨巧又促狭的,正合心意。

于右任听了果然喜欢,文化人嘛,对文化人总有些兴趣的,虽然这两人都带兵打仗成为一介武夫。他在诗词上的造诣本就不弱,张汉卿在诗词上的成就听说也深为文化界所称颂,由不得便产生一种亲近。

“少帅一出,必属精品,于某洗耳恭听。”

“嗯哼,诗词小道,有感而发,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心境难得吻合,就献丑啦。”张汉卿一边装逼,一边吟哦说:“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比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

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用这个事迹来表述自己的抱负是妥贴的,只不过这首曲子在历史上是于右任自己做的,名字便是《越调?天净沙》!

于右任心有戚戚焉,连声叫好,并说晚饭后一定把它郑而重之地写好送到。两人都是视革命为己任的三皿煮义受众,都视驱逐列强恢复中华作为自己的重任,自然有共同语言。看着年轻的张汉卿,亲近之情油然而生,一种想法忽然从心底里冒出来:“如果国民革命得此人相助,声势与目前绝不可同日而语!”

他试探地说:“听说少帅的人民党以三皿煮义为宗旨,这让老朽啧啧生奇。据我所知,孙先生提出三皿煮义理念多年,却始终没能付诸实施。反倒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少帅身上得到实现,创下不世伟业,真是可喜可贺啊。”

在他认为,革命者之间就应该不含芥蒂。三皿煮义既然是双方共同的理想了,那么有没有机会和其结成一个统一的战线呢?如果可以这样做,那才是革命几十年来最大的成就!

张汉卿来此便是准备以“三皿煮义”这杆大旗尽可能的团结各方力量,而且构成人民军第6师主力的“靖国军”便是由信奉“三皿煮义”的几位高官领导,当然不遗余力地要找共同语言。听于右任这么一说,立即共鸣了:

“于老先生,学良应该尊称您一声前辈了。您的谬赞,学良可不敢担当。就学良这点浅见,也知道三皿煮义是好的,它对鼓舞中国人民驱逐外侮、实现主权独立和民族自由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孙先生没能够有所施展,是因为他始终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的土壤。”

他想了想,好像诚意还不够,便接着又说:“东北上下众志成诚,已经团结起来为抵御外侮、振兴中华搞出了很大的努力。学良很希望孙先生有时间能到东北走一走、看一看。东北完全有机会第一个实现孙先生的‘天下大同’的想法,如果有孙先生坐镇,我想东北军民的士气一定会更加高涨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