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一心二用(2/5)
全庸就读的中央政治学校积极相应,要求所有学生,不论哪个年级,也不管什么科系,都要有“投笔从戎”的壮志和“为国捐躯”的决心,自己先报名,校方后审批。如果拒绝参军,学校也不勉强,但必须离开学校。全庸拒绝从军,于是,被迫离开了学校。
全庸有不从军的自由,毕竟上战场是要掉脑袋的,害怕是是正常的。只是当我知道了这段往事,再读到全庸小说中那些“为国为民”的大侠就觉得特别尴尬。全庸嘴里喊着“为国为民”,可当抗战到了关键时刻,需要上战场杀敌报国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逃避,未免太虚伪了。更虚伪的是全庸在谈的这件事时竟然宣称,自己是反对学校搞个人崇拜而被开除的。我终于知道全庸为什么能将岳不群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岳不群就是全庸本人嘛。”
除此之外,许望秋的文章还从多个角度对全庸进行了批判,指出其人十分虚伪。其中包括全庸宣称“政府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矛盾之时,以老百姓为重”,然而在六七暴动的过程中,全庸一直站在港英政府一边。在暴动后期,抗议者开始使用炸弹,开始搞暗杀,威胁到整个社会稳定的时候,站在政府一边,谁都无法可说。可在暴动前期,工人因为受到了残酷剥削,出来抗议,被港英政府打死打伤,全庸却站在港英政府一边摇旗呐喊,所谓以老百姓利益为重不过是放屁。
在文章最后,许望秋写道:“如果哪一天在路上遇到全庸,我一定走上前,毕恭毕敬地叫一声,君子剑先生。”
全庸读完许望秋这篇文章有些懵,《明史》案和吴六奇的事迹都是历史,只要熟读历史,知道这些并不奇怪。可他做梦都没想到,许望秋竟然将他拒绝从军这事翻出来。这事只有他在中央政治学校的同学知道,连倪框这些好友都不知道。他实在想不通许望秋怎么会知道这事,又是如何知道的。
全庸只觉一道寒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如同数九寒冬堕入了的冰窟一般。许望秋真的让他感到恐怖,许望秋连他在中央政治学校的事都能翻出来,完全有可能将其他黑料都翻出来。全庸觉得跟许望秋的嘴仗不能再打下去,要是在打下去自己的底裤都可能会被拔掉,自己积累了半辈子的名声恐怕就臭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