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内心外化(2/5)
许望秋听到特吕弗的话微微一怔,他在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根本没往内心外化上想,只是当成真正的病在处理,现在听到特吕弗这么一说,他突然意识到怕冷真的可以外化人物的内心。怕冷跟其他的病不一样,其他病症观众是看不到的。而怕冷观众是可以看到的,怕冷就穿得比别人多,甚至夏天也会穿外套;还有就是会发抖。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类似的处理,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米勒手抖的特写镜头,手抖其实就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处理。米勒表面上看起来泰然自若,特别镇定,但通过手抖的镜头展现出了他内心的恐惧、痛苦,以及紧张的情绪。
不过《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手抖只是单纯的内心外化,并没有太丰富的内涵;与此相反,《处/女泉》中陶尔摇树的镜头意蕴就丰富多了。在知道女儿被牧羊人奸杀后,陶尔站在天幕之下,面对着一颗白桦树,然后拼命去摇那棵树。这种癫狂的举动无疑是陶尔失去女儿后内心巨大悲痛的外化,同时他摇树的过程是关于信仰的一场搏斗。在北欧和东欧一些地方白桦树被认为有辟邪作用,而陶尔是虔诚的信徒,因此摇树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上帝质疑的过程。最后陶尔扳倒那棵树,就意味着信仰的崩塌。
李安在看完《处/女泉》后惊为天人,将伯格曼视为精神导师。2006年,李安拍《色戒》拍得快崩溃了,在朋友帮助下,来到伯格曼隐居的法罗岛。见到伯格曼后,李安什么也没有说,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抱着伯格曼大哭。李安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看过《处/女泉》,我会满足于一个好的故事,我会满足于让观众哭哭笑笑。
许望秋没想到特吕弗会将怕冷跟陶尔摇树相比,不过仔细一想,在《冷》这个故事中,男主角怕冷确实可以发掘出更多内涵来。怕冷是一种病症,人是可以生病的,社会也是可以生病的。电影的名字叫《冷》,这个冷可以是男主角怕冷,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社会的冷漠。
在想到这一点后,许望秋感觉灵感像泉水一般喷涌而出,兴奋地道:“我觉得男主角怕冷不光是父母被杀,留下的童年阴影,同时也有社会的问题。现代每个人都在带着面具生活,人与人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让人性变得冷漠,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意。正因为如此,怕冷这个怪病就具有很强象征性,不光是男主角本身的病症,也是社会的病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