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图腾(3/5)
根据史料记载,因为阏伯、实沈不合而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阏伯便将族人迁到了商丘。
商丘不仅仅是地名,同样为与天上的辰星对应,故而辰也被称之为商星。
而实沈则是迁徙到了大夏,与参星对应,这样一来,也便主参。
参商二星同样作为大辰,却永远不会同时出现在天空之上,当一颗升起的时候,另一颗便会随之落下,生生世世,永不相见。
以此,便可以推测到夏与商两族的关系差到什么样的程度。
可是这跟夏的图腾又有什么关系?夏人自称其国是“下土方”,简称“下”,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初期,夏人自称其国是“下土方”,简称“下”,直到周的时候,才取“夏”与之代替。
之所以自称“下后氏”,乃是与上帝昊天相对,对方管天,自己管地,正好对应。
再加上古人认为,参星就是白虎,且《说文解字》中也道,“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
包括《河图圣洽符》在内的记载中也明确提到,“参者,白虎宿也。”
由此可见,被夏所崇拜的参星,就是白虎。既然如此,夏又如何不以白虎作为图腾,而去选择龙呢?
在余幼卿看来,或许这跟大禹的“禹”之一字有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