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旅顺城的价值(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2/5)
一来那些贵族子弟确实需要施展的空间,而朝鲜却没有,让他们去金州军试一下也许又是一条出路。
二来朝鲜对于臣服于满清这个野蛮民族心底里还是非常膈应的,期望有朝一日大明爸爸可以将他们救出苦海。而鲁若麟归顺明廷,使得朝鲜对金州的期待也更加大了,让自家子弟去为大明效力,不但不觉得委屈,反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只是为了家族的安危着想,这些去金州军的朝鲜子弟都是用的化名,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像崔永建一样将家族整个搬到济州岛的。
朝鲜人现在是金州军内除了汉人之外的第二大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崔永建。
不过鲁若麟对朝鲜人接纳归接纳,但是同时实行了严格的汉化政策,讲汉话、写汉字成为融入金州军的必须要求。
这个要求对朝鲜的那些贵族子弟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他们从小就是受到汉文化教育的,只要花一段时间练习就可以顺利的融入到金州军来。
对于那些朝鲜贫民就稍微困难一些了,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汉话和简单的汉字。不过他们的后代就容易得多了,这些朝鲜人从小就接受了汉话和汉字教育,长大之后基本和汉人没有太大的差异了。
汉人在面对朝鲜人时都会有一些优越感,那是属于宗主国对附庸国的心理优势。卢象升原本就是朝廷大员,这种心理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卢象升对崔永健更多的是新奇。
自从大唐覆灭之后,已经很少有外族能够在汉人政权里身居高位了,即使有少部分,也是在武将序列里,极少有文官。哪怕是号称小中华的朝鲜,也极少能够有文人能够得到大明士人的认可,这属于大国在文化上的强势心理。
崔永建对卢象升则是带着一丝崇拜。
要知道卢象升虽然因为战事的原因被贬为庶人,但是他毕竟是做过兵部尚书的人,这份履历足够让绝大多数明朝士人仰望,更不用说一向视明朝为老大的朝鲜人了。
何况鲁若麟对卢象升非常尊重,不管是基于哪一点,卢象升都值得崔永建慎重对待。
崔永建盛情邀请卢象升坐自己的马车一起入城,卢象升也非常给面子,欣然应允。
作为辽南职位最高的官员,崔永建还有一队随身护卫时刻守护在身边,一看就知道是精锐士兵。在这些护卫的中间,是一辆宽大奢华的马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