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5)
而且这条真理,为那一场历史转折点的会议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从而造就了一个盛世中国!
李兆同故意提到薛瑄,故意提到这句话,这不仅仅是因为河东学派的务实思想与关学有共通之处,更因为吕柟这个人!
他要刺激吕柟。
在李兆同的“记忆”中,吕柟不仅是大明关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薛瑄“实学”思想的重要传人,他在将来,将会离开薛敬之,到薛瑄的弟子那里求学。
后来吕柟成名后,大明有人曾这样评价过吕柟:关中继张横渠者,泾野一人,在我朝可继薛文清者亦泾野一人。
泾野,就是吕柟,这是他的号。
吕柟还真再一次中了李兆同的激将法:
“别磨磨蹭蹭!说吧,怎么实践?”
在场的人中,不乏聪明之人,他们作为当事人,有作为旁观者,脑袋是要比年少轻狂的吕柟清醒很多的,此时,他们都在皱眉,因为他们看出了,吕柟中了李兆同的激将法。
不过,这几人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的薛师,此时也明显看出来了,但他只是皱眉不已、闭口不言。
“依然很简单,我先问你,两个形状大小一样,但重量不一样的物体,丢落地面,哪个先落地?”
李兆同嘴角微微翘起,他相信,这个问题,吕柟一定会上当,因为这个时代,除了他李兆同,没有其他人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存在。
“这还用问?肯定是重的先落地啊。”
吕柟看李兆同的眼神,更厌恶了,这个李兆同,不学无术,一看就是传奉官之流,令他感觉到恶心。
“你确定?我可先说清楚了,一旦决定了,就不可更改!”
李兆同丝毫不讲吕柟的厌恶放在眼里,等到他拿出事实来,他可以保准,这吕柟会被他打击到怀疑人生。
“当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