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第八一三章 传承(2/5)

目录

其实即便他认得,如果不是专门系统学习过儒学的人,至少达到能考举人的水准,也不能明白,这两幅楹联,和他刚才在乡社村口听到的歌谣,竟能在同一处地方共同存在,是多么诡异的一件事。

内圣、外王。

内心成圣、功利学圣。

明显能打出脑浆子的东西,在这里诡异和谐。

因为,琢磨着要搞“通儒”,要办天下不能办之事、任天下不敢任之任的这群人,目标是把天下的百万生员,变为“通儒”,目标是“士”。

而,以歌谣传道,乡间扎根传播六谕道德、愚夫愚妇亦可成圣的,目标是“民”。

当然,更现实的妥协和无奈,是因为这24万亩土地,是这两大学派的人共同出钱搞的。

江苏改革之后,这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庸俗”、“铜臭味”的产权问题。

现实的产权问题摆在这,谁也不能把对方赶走。

如果是权哲身这种受过系统儒学教育的人,来到乡社,看到这一幕幕场面,再看到这两幅楹联,既能看出来这其中的诡异。

也能明白,颜李学派这群人,对刘钰的态度。其态度,简单地包含在“通儒”这两个字里面了。

通儒,是一种愿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天文地理兵法农学全面发展的“士”阶层的愿景。

通儒,同时也可以反过来读,是说天下这些和民生有关的学问,都算是儒学之共通学问。

颜元所认为的“士”,或者叫“真儒”,是要生存一日,当为生民办事一日的。

而他所认为的“德”,要靠技艺,要武能威敌、艺足成事、造福生民、建功立业,方可谓之“德”。

也就还是功利学那一套东西,得做出来事、做出来成绩。

这也就是朱熹和陈亮之间的争端关键一环,也是让最后两人的争论无法进行下去的关键:

老兄视汉高帝唐太宗之所为而察其心,果出于利耶?出于义耶?出于正耶?出于邪耶?若能以其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这是以成败论是非

陈亮其实也明白朱熹的意思。

自来,中原都对周边碾压。可两人论战的时候,已经是靖康耻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暗黑精灵 药师种田:娘子,超凶的 万界次元交流议会 穿书之恶毒女配是团宠 如若我不是我 关于我总是被越级挑战这件事 以他为名的荣耀 钱国富发财记 带着系统到后周 夜长道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