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第七九三章 工业革命(十)(2/5)

目录

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了“文以载道、劝善惩恶”,鼓吹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这些东西。

可新兴的这群人,或者说仕途上不如意的读书人,会看这破玩意儿吗?

商品经济伴随着大顺经济侵略而发展,旧时代瓦解,新的经济基础下,人们愿意看那些以过去纲常为内容的小说吗?

朝鲜写小说的,都是些什么人?

比如《玉麟梦》的作者,刘钰还在黑龙江和罗刹人打仗的时候,人家就是朝鲜国的状元及第了。

大顺写小说的,都是些什么人?就不说写个小说都得用笔名丢不起那个人,哪个状元去写这玩意儿?

一个是贵族圈子的“文以载道、劝善惩恶”。

另一个是市井文化,媚于工商市民。

一个是贵族教士范儿。

一个是市井风俗范儿。

于是,大量的中国市井小说,飞也似地流入了朝鲜。

看完了之后,肯定要学习大顺这边市井小说、短篇笔记的风格。

讽刺味学了个六七分,以至于出现了诸如老虎说儒生臭不屑于吃、士大夫见到寡妇便不胜技痒之类的朝鲜本土讽刺短篇。

然后大顺的儒学思潮反思变革也传入了朝鲜,直接挑战了朱子学的正统地位。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皇明通纪》关于李成桂的爹到底是谁的事件之后,朝鲜国这边不只是禁绝了《皇明通纪》这一本书,而是直接把大顺这边传过来的小说、小品、杂记、争论之类的,全都禁了。

借着这场蚊子狱,也展开了“文体反正”运动,刊行编纂《朱子选约》、《通鉴纲目讲义》、《明太祖六谕注解》等等书籍,以此为正。

相应的,朝鲜国的儒生出海、前往大顺,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私自前往,鬼知道会学到些什么东西。历史上正儿八经的使臣,绝对的朝鲜朝廷自己人,根正苗儒,就去了趟京城,回来直接转信天主教了……

对朱子学的反思,其实对大顺来说,尤其是藩属体系来说,某种程度上算不上个好事。

至少在儒家文化圈内,朱子学凭借着道德主义和半宗教化,是在这个“天下”范围内普遍适用的,是叫人失去自我的宗教学问。

而诸如叶适、陈亮那样的学问,会导致民族觉醒,甚至导致天下体系的瓦解。

甚至开始思索“我是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暗黑精灵 药师种田:娘子,超凶的 万界次元交流议会 穿书之恶毒女配是团宠 如若我不是我 关于我总是被越级挑战这件事 以他为名的荣耀 钱国富发财记 带着系统到后周 夜长道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