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 阉党(下)(2/5)
“古人云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复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
“以此而论,伍子胥自然是忠臣。但忠臣也分三六九等,伍子胥,谓之下忠。”
刘钰听的频频点头,这篇书,他自然是背过的。但背过,距离随时可以引用且理解透彻,那就差得远了。
此上忠、次忠、下忠之论,也和皇帝所说的“铮、谏、辅、拂四臣”类似。
上忠和次忠,都是不能学的。
能学的,只有下忠。
而“下忠”的代表人物,恰也是“铮臣”的代表人物,伍子胥。
大忠自不必提,得是周公辅佐成王的水平,才能称之为大忠。后世的霍光、张居正等,都不算,因为周公可没被清算,名声始终好。
只有周公,再无他人。
这种大忠之臣,就皇帝那性子,当然不会喜欢,也不希望大顺出现。
次忠的代表人物,或曰管仲、武侯。
刘禅古时就被人称作“小齐桓”,至少是有齐桓之风的。管仲死前、武侯死前,都是大权在握,以德调君而辅之。管仲死后、武侯死后,齐桓也好、后主也罢,都暴露了正常水准了。
这次忠之臣,肯定也是皇帝所不希望出现的。皇帝总不会希望来什么“祭由寡人、政由丞相”,而且大顺根本就没恢复可以开府的丞相一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