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真相(我怕阿信摔我手机,先写在这里)(2/5)
“祝你幸福,我们要各自幸福”
难怪这个魔神根本不担心我不喜欢他,因为在我心中珍藏的角落,有个蒋巍。
所以为什么我从臧春雨的爱情陷阱中走出来,又爱上了蒋巍,因为这就是npd,
所以如果阿信让我和小沈阳拆散了,让我们各自爱上其他人,他是绝对做得到的。
我想起那时候他说:“祝你幸福,我们要各自幸福”
可是我怎么会割舍呢?我说,喜欢一个人是自己的权利吧,请不要…我这最后与你的联系。
这和2003年臧春雨说:“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不想再占用你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
可是我怎么会同意呢?
这不是一样吗?只不过随着时间,他好像进化了。变得更会伪装,更会让人爱上他。毕竟,时间隔了六年,他一直在成长。不过是手段的成长。
2003年他想把我踹了然后让我内疚一辈子思念他一辈子时说的那句话完整的是:“于颖(把我名字都打错了),你是个好女孩,就是太高傲,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不想再占用你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
而2009年,不是他故意的,是别人让他误解我,他才离开我的,而且在离开我前,陪伴了我最久。
难怪药玥在贴吧里说,忘了是在百度知道还是百度贴吧,关于为什么有后宫的时候,她说因为好男人太少了。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我和阿信的人生相遇,与小沈阳的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人为,一个是真的缘分。
所以为什么阿信会让我几次推都推到阿信,因为我多年前曾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在推算什么,推到了1,然后赶紧被打断,却再次推到了1,那次之后,阿信就视1为眼中钉,觉得是会威胁到他地位的人。
而那次的梦让阿信嫉妒,所以他也制作了一次,所以,那次的梦,是真的神让我做的。
所以我之前为什么说这是人神共生的世界,因为人通过科技,有了神的能力,人造“神启”,人为解读神的意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是神。
而且,面对真神转世的弥赛亚,他们也没有一点敬畏之心,他们欺骗弥赛亚,伪造“神启”,因为从真神转世的弥赛亚口中说出,那就是真的“神启”了吧。
所以让我觉得他们杀人也是对的,是在完成使命,最后还能因此成神,因为他们就是死神般的存在,掌管死亡的神,而当我昨天看到我写的《人生轨迹》一文,下面附上的那个偷盗考卷的人的下场时,他们才开始沉默了,一些动作停下了,(想摸我的手停下了),因为这才是神真正要对他们说的话,
我为什么会在人群中看见小沈阳,又为什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论坛上看到逆火,所以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很关键的,而我为什么会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之前,毫无趋势,因为首先,我不喜欢文科,小时候对商人也很反感,而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数那么高,而我虽然聪明但是不用功,不可能考上,而且我想学的是医,我小时候,奶奶很喜欢养生,而且我们家的台历(桌子上的应该叫桌历吧),里面是各种养生食疗小知识,所以我对学医产生了兴趣。我想学医本质上不是因为亲戚里很多医生,而是因为这本台历。
但是我怎么却考上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呢?
我在2016年9月1日左右时,那天我因为白天看了曾仕强老先生讲的易经,好像是他的话的文字版,《曾仕强读易经》第一集的文字版,然后晚上我在手机上通过阴与阳写推理,写到有神,就会有魔,然后想到世界资源是有限的,可是这样那些人做这些事不就正确了吗?所以我赶紧删了那几句话,那天,我很快的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发现自己总与徐烟儿的人生交叉(我不只一次遇到她,无论是清水游鱼,听海的月光,卡布奇诺,药玥,徐烟儿),我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是有轨迹的,是有使命的,那天我哭了很久,我感觉,有一把戒尺在我的后颈那里敲了一下(但是后来我的记忆被搅乱,所以我忘了敲了一下还是三下)而且不是实物敲击的感觉。
我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一下,因为我会认为是三下是因为我后来看《西游记》时,孙悟空
我突然想到,后颈那里被敲了一下,会怎么样?难道开启什么能力吗?
我想起我小时候,后背上总是感觉有小虫在我背上爬动,但是并没有,后来想起来,就像有一只手在我背上画什么一样,感觉在画什么保护符,但是如果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可能是我想多了,不过也有可能,是为了不让人(或者说魔鬼)知道,所以让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了这样的感觉。
昨天我看到我以前写的《人生轨迹》时,写我怎么考上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信他们好像被震慑了,我把我写在微信朋友圈的《人生轨迹》复制在这里。
下面是以前发的:
想来,上帝利用魔鬼给人的邪念,完成了自己的目的,用魔鬼的坏,成就好事,如今想来,非典,很可能也是人为的。
以下为以前发的:(一)有快乐,才会有痛苦,它们总是相生相伴,如果我没有遇过爱情,就不会有失去的痛苦,如果不曾爱过,就会像其他人一样普通的过一生,所以,没有能力抓住爱情的我,并不后悔懂得了爱情是什么。如果当时我考上的是上海的同济大学,我的人生就会是一个太普通的故事了。
(二)回溯自己以前的人生轨迹,你会活得更清醒一些。现在想来,如果2003年高考试卷没有被盗,如果那一年没有非典,如果我第一志愿掉档了妈妈没有不高兴,如果我填报二志愿三志愿时,没有看到书上写的:“填报志愿有大小年(就是指第一年第二年分数都很高,那么第三年就会是小年:分数低)”。其中任何一个事情没有发生,我都不会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三)细细回顾自己的人生,会发现很多命运都是有理可循的。以下为我2017年10月25日发于微信朋友圈。这个以前说过,再说一遍吧。我初中从不记公式(懒得记),但是因为上课听讲了(我上课听讲效率很高,不仅思路是跟着老师转的,有时候还会转到老师前面去,所以老师还没讲我就知道老师要讲的是什么了,我也不喜欢预习,因为预习了再听课觉得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没积极性听了),初中讲数学公式,都会先讲它是怎么推出来的,所以我考试的时候,即使没记公式,也能从头再把它推出来,所以我考试时既要做题目,做题目时还得推公式,所以时间老不够,做题没做完。可有一次,初二的时候吧?有一次月考用了奥赛卷,同学们都没时间做,于是我考了年级第二名(为什么总是2?)因为我每次都是试卷做不完,高二考了年级第二时也是因为心无杂念所以把试卷做完了,才考好的,其实考前和平常一样,玩玩休息休息,没用功。所以,越是难的试卷,对我越有利,因为越能让我脱颖而出。所以我2003年会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后来退学了,重新考的湖北工业大学,但因为好几年没碰书本了,知识点忘的忘,所以只刚比一本线高一点点,那是后话了。),也是因为2003年高考那次试卷特别难,而那次试卷会这么难,是因为有人把高考卷子偷了,被发现了,于是启用了本来根本没想到会用的“备用卷”,那次备用卷特别难,听说生物都超纲了。而我对超纲的题也是来者不拒,会认真去做的,而且我根本没意识到超不超纲。比如我初中考政治学科时,有一次考试,题目有很多都是书本上没有的题目,而我们考政治都是用死记硬背的,所以当时很多人不知道答案,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于是空题了,而我用自己的理解把题目都答了,那次我政治好像是年级第一,总分第二吧。再说回来,2003年高考,好多女生考完数学出来都哭了。(再说句题外话,我对学习心态特别好,总是考完一门就复习下一门的,一门考完了,就要把时间精力用在下一门上)再说回来,所以2003年高考,我比一本线高了30分(30分还是29分的),一本线是502分,那时候浙江大学,bJ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的同济大学,好多超级好的名校起分线都刚过一本线,因为那次考试特别难,名校没人敢填,也因此我当时看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两年的起分线不是630几,就是650几,今年(2003年)肯定没人敢填,上海的同济大学也是这样,所以我就把这两个大学作为我的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反正填的好玩,也没指望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能上,而第一志愿我认真的填了,我填的bJ的首都医科大学(其实不算太好的学校),因为我一直很想当医生,而且那年爆发非典,所以我更想当医生,结果那年因为非典,好多人都那样想,于是医科大学扎堆了,我的志愿想要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六年制,又不服从分配,所以我的学生档案投进去,过了几天又被踢出来,当我学生档案被踢出来的时候,妈妈给我打电话,很不高兴的说,你知道吗你的档案被踢出来了。我本来想的是大不了复读,有什么的,(“考个大学跟玩似的”引号内是有彩虹战士发送)但是妈妈打电话这样说了,于是我想,第二志愿上了就去吧。结果从来不收第二志愿考生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因为没人报考,所以收了第二志愿考生,我就去了。本来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这个经济院校的,我对经济学丝毫不感兴趣。(对了,我填这个学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好朋友纯纯曾很想考这个学校,说这个学校很好),所以,如果没有那次的偷高考试卷事件,就没有启用备用卷的事,就不会有那么难的高考,就不会有我能考出好的名次,就不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那么低的分,还收二志愿考生,没有非典事件,我的一志愿就不会把我踢出来,没有妈妈对我一志愿被踢裆不高兴,就没有我愿意去上这个我根本不喜欢上的文科院校,所以这所有因素,共同形成了的结果是:“我去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这样,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论坛上,我遇见了她,从此成为我人生从一帆风顺走向低谷的开始。这就是命运。但是,我不后悔遇见了她,因为我从此知道了爱情是什么,不然,我永远是那个没有开启爱情封印的,不知爱情是何物的,就像妈妈说的,人生是空白的女孩。
然后,我附上的是一则网易新闻《2003年,19岁少年盗走高考试卷,获刑七年,出狱后的他怎样了?》
内容是这样的:
2003年,19岁少年盗走高考试卷,获刑七年,出狱后的他怎样了?
对于全国高考学子来说,若因特殊原因更改高考时间,无论是提前或推后日期,都是公平的政策,情有可原,但对于2003年Sc省的学子来说,这一年的高考则堪称“地狱难度”。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我国高考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那就是南充学子杨博盗窃高考试卷。
铤而走险,孤注一掷
杨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拮据的生活条件让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以此来为一家人赚取生计。
从小与父母两地生活的杨博,比同龄人更知道生活的艰辛,内心中也更能理解家庭的窘境。
在父母一遍遍的劝导中,他越发笃定考取好的大学,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唯一机遇。
因此,杨博从小到大都不是班里调皮的孩子,相反,他的性格和脾气都很友善,学习上也勤奋认真。
但可能是天资有限,也可能是方法有误,杨博始终是班上最普通的学生之一,既没有出色的特长,也没有优异的成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