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为大秦立新法(1/5)
两人听后,算是明白了。
原来大王所说的儒家之缺,尽是法家之优,这也就意味着,儒法之间,可以互补,也是在告知他们二人,不管儒家,还是法家,只有法儒结合,才为大秦国体也。
孟轲和殷丽两人,尽是细心听着,并无一人插话打断。
嬴荡稍作停顿,再接着往下说。
“方才寡人所说,乃儒家六利六弊,然则法家,也有其过也,天下都说我秦人酷吏,正是因这法家之弊也,需得谨记,寡人今日所谋,不为今朝,只为天下大一统后之治也。
其一,儒家以人性本善,法家以人性本恶。治国之事,便是治人,将人以何定性,此关乎治国之本也。
若是以人性本善,则可信礼教,弘扬人心中之善,举国上下,皆能以德行教化而立国也;若是以人本恶,那一切则反之,人之本恶,则一切都需得由法令约束,如此治国,必得用重刑,大秦难逃酷吏之名也,寡人也难以受万民之敬仰,不利于大一统之治。
其二,儒家孟子,以民为贵,君为轻,而法家则是以君为贵,民为轻,主张强国而弱民,虽此法我秦推行多年,但寡人以为,此法有过之矣,民富者,才有国强大也,若无民众之基石,我大秦如何可王天下!
今日之秦,有十二郡之地,不日之后,寡人麾下,何止百郡,如此强国,如此万千庶民,若是还以天下民为轻,我大秦君之重,恐这样的国,不能久远也。
几年来,寡人大兴学宫,培养贤才,为我大秦效力,更是对我秦人,视之如子,寡人所到之处,大秦子民,无不喜迎,每逢有战,我大秦子民,无不以性命一搏,十二郡守,无不以民为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