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魏冉献计(3/5)
魏冉有条有理,有深有浅,果然没有看错人!
要说义渠国与秦国的交缠,可要从四百多年前就说起了,从秦缪公时,两国就开始征战,一直到了秦孝公时期。
那时候,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图强,其后在魏国手中收回了河西之地,而这地方,尽皆接壤义渠,如此,秦国和义渠的摩擦,越来越激烈。
后来,趁着义渠国内乱,秦国一举击败了义渠国,令其为县,义渠王向秦称臣,至少从名义上,归于秦地。
可谁曾想,义渠人心有大志,立国之心不死,在趁着秦国和山东诸国,一系列战乱的时候,又接连收服了失地,彻底摆脱了秦国的掌控。
直到七年前,秦国才占据了上风,一下子占领了义渠二十五城,让其国土和实力大损。
但要说秦国真正灭了义渠,那都到秦昭襄王时了,那时候采用的是怀柔政策,有多柔呢,都柔到太后身上去了。
宣太后淫乱后宫,姌和义渠王,还为其生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将义渠王哄骗到甘泉宫中谋害,其后出兵,才彻底地灭了义渠国。
虽国力不强,但总能给秦国找点儿麻烦,嬴荡的内养民息,外弱六国的国策中,就计划暂且不与山东诸国用兵,彻底安定了秦国西边和北边再说。
“如此,可令黑旗将军任鄙为使者,携带金银出使义渠,寡人亲自点兵三万,交由咸阳将军孟贲统率,北上支援冯章都督,为冯章副将。”
秦王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当即就下了决断。
“大王明断,用人有道,真乃雄主也,其后,便是赵魏两国,二国攻我秦国,当以宜阳洛阳为一重,尤其是宜阳,东连洛阳,西连函谷关,只要宜阳不失去,东向可安。
其次,当以河西之地为一重,河西之地,秦魏两国,从魏国武侯起,就纷争不断,而此处,又以少梁邑为重,少梁邑面临大河,其地势又高,可以说是易守难攻,守护好此城,则东北向可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