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内阁流行地域黑(2/5)
…………
午门以东,文华殿以南,便是文渊阁。
建于永乐十八年的文渊阁曾多次起火,最终毁于甲申战火,如今的文渊阁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成。阁虽重建,可被毁于大火的无数珍宝典籍,却再也无法重现。
文渊阁除了是藏书阁,还是平日内阁上值的场所。明时的内阁是按四殿、两阁来排序,中极殿为首,其次为建极殿、文华殿和武英殿,两阁为文渊阁及东阁。其中除文华殿不以授人,诸阁老职称皆以序迁转,始以吏部侍郎兼东阁,继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三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四以少傅、吏部尚书兼建极殿,五以少师兼中极殿。
有内阁制度以来,能活着历遍五殿者,唯有嘉万时期的申时行,是不折不扣的‘集邮达人’。就算三朝元老的李琚,也比申时行少了一份建极殿的履历。
内阁乃议政机构,朝廷重地,当严肃严格严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阁老们最近常常加班,来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忙得都顾不上嫌弃光禄寺的饭食龌龊。如此苦逼~,难免不会肝火旺盛。
皇帝尚且可以找贵妃寻求安慰,老头子们能找谁?无人!那张瑛是河南人,跟河北人的古德海最不对付,说来说去,原因还是出在刘一焜的题本上。
为啥刘一焜的题本却是张瑛跟古德海两人撕逼最厉害?
还不是因为如今的户部实在是个欠债大户,信用太低,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再借钱给户部了。但是户部又掌管天下钱粮收支,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每年光靠田赋收入又不足以应付。
这是整个国家财政体系不健全造成的原因,公共财政收入来源确实太少!除了赋税,盐税大约每年有一百万两,内陆的水道通行税,也就是钞关,大约一年五十万两的收入,还不全属于户部收取,除此,商业税都是截流在地方。
漕粮又是田赋中的大头,每年定额800万石上下,其中400万石以实物方式通过漕河运输,另400万石改折金花银。然而从万历后期起,金花银便不再解运至户部的太仓,而是全部径解大内。
祖宗之法载称,‘金花银既国初所折粮者,具解南京,供武臣俸禄。而各边或有缓急,间亦取足其中’。然而正统元年,始自南京改解内库,岁以百万为倾,嗣后除折放武俸之外,皆为御用。又嘉靖二十二年题准,三宫子粒及各处京运钱粮,不拘金花折粮等项,应解内府者,一并催解贮库,悉备各边应用,不许别项挪借。夫曰缓急取足,是内府与外府分用也;曰悉备各边,不许挪借,是外府专用而内府不得旁分也……
如今每年的金花银绝大部分还是解至内府,若有各边应用,皇帝则开内帑,所以金花银与户部无关。
如此捉襟见肘的财政,古德海都快挠秃了头,如今眼见有一机会能增加财政收入,他如何不积极。可那张瑛却以不合礼制为由,一再反对刘一焜的题本,这就好比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