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1/5)
逗了一会小猫后,林行知如往常一样进行着一些必要的活动,比如记录情绪可视化指标、脑电信号,以及高强度锻炼。
整个过程还算顺利,唯一的小插曲就是情绪的可视化指标出现了意料之中的波动。
正如林行知事先判断的一样,自己的情绪确实出现了短暂的失控。
在看到那条呈现波峰的函数曲线时,林行知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淡定,得到数据的再次确认后,林行知不安的情绪逐渐滋生,险些再一次失控。
不过,崇尚科学理性的林行知,很快就抑制了不安的情绪。
无论是分布论的观点,还是局部论的理论,都阐述了情绪的相关机制。
如果分布论的观点是正确的,那表明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随机产生变化,整个过程都是可控的,会根据后天的引导,不断地进行调整。
就算分布论的观点站不住脚,局部论的理论,也阐述了更多抑制情绪的方法。
不过,在经过长时间的冥想训练后,林行知已经明显感受到分布论观点的魅力,这是局部论无法触及的。
当然了,科学是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并不是林行知主观臆断就能证明的。
想到这儿,林行知暂时收起了对未知的好奇,顺手将数据存档。
随着鼠标的点击,屏幕上弹出了一个窗口。
这是林行知编写程序时,有意设计的思维记录表,只要情绪指标出现了异常的波动,就会强制弹出。
这个思维记录表,是林行知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个性化定制的。
有了这个思维记录表,之后若是再次出现情绪异常波动,就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整。
思维记录表分为场景、情绪、自动化思维、可替换性思维、场景情绪再现五个元素。
这张表格,林行知填过无数次,说是轻车熟路也不为过。
可这一次,林行知在情绪一栏上,却是陷入了困境。
抑郁、焦虑、愤怒、愧疚、羞耻、害怕、快乐……
脑海中闪过无数形容情绪的词汇,可他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切实形容当时情绪的词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