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势不两立(2/5)
有趣的是,吴起跑了,跑去了魏国拜在子夏的门下,子夏也是曾申的老师,曾参的同门,孔门十哲之一。转悠了一圈之后,吴起变成了原先老师的师弟。子夏的名气可要比曾申厉害多了,他是孔门第一代弟子,同时魏文侯还是一个儒学的爱好者。所以,子夏的话在魏国,能够上大天庭。这也是为什么魏文侯会在太庙郑重宴请吴起,让自己的夫人倒酒,就差垒土拜将了。吴起被魏文侯倚重,之后战绩斐然,但还是无法一展心中报复
即便吴起看似蹉跎,但毕竟妖孽到了同时代无敌的程度,就算是离开了魏国,名气已经起来的吴起根本就不怕没有下家。但有一点让吴起很难受的是,因为出身的问题,他一直不被贵族圈接纳。所以,吴起有的是敌人,却很少有朋友,更少的是盟友。
就算是吴起,也要遭遇这么多的磨难。
可庞涓呢?
他能和吴起相比吗?
根本就没有可比性。这一点,王诩的心里明镜似的,他甚至猜度,庞涓就算是学有所成,但想要在魏国官场出人头地,至少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庞涓就算是回到了魏国,他也只能从中士的身份,步入官场。想要过大夫的这一关,他至少需要等待机会,等待一个让他被一方主将看重的立功机会。
可孙伯灵完全不需要,他是孙武的后人,仅仅凭借这一点,孙伯灵就能出仕就获得大夫的官职。
如果两个子弟都拜在自己的门下,王诩估计庞涓在三十五岁之后才能获得国君的赏识,而孙伯灵,只要才能出众,在出仕之后就不会离开国君的视线,这就是差距,一个让王诩无法通过授徒能够弥补的差距。
无关乎智力,无关乎能力,人家起步就比你高,或许成就不见得一定比你高,可却省去了卧薪尝胆的艰辛,功名利禄来的容易。这是庞涓这辈子都恐怕无法改变的现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