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p型、n型、共掺杂(3/5)
“可这也并不是绝对的,而且晶面的问题,也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想到这,陈舟手中的笔停了下来,习惯性的在草稿纸上点着点。
这是陈舟思路受阻时的表现。
“再梳理一遍文献资料……”
这样想着的陈舟,放下了手中的笔,将目光再次移向电脑屏幕。
手中鼠标的滚轮不断滑动,屏幕上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但陈舟的眼睛却一眨都不眨。
这些内容,他已经过了一遍了。
现在再看,只是寻找自己有没有漏掉的地方。
好给自己受阻的思路,打开一个缺口。
“磷的掺杂浓度?”
“电子散射机制?”
“不是这部分的内容……”
“……1.7ev?”
“怎么把这个数据忘了!”
看到这个内容时,陈舟的双眼瞬间明亮起来。
n型掺杂,或者说磷掺杂金刚石,之所以难。
是因为磷原子比碳原子大,很难嵌入金刚石晶格。
当磷原子进入金刚石晶格内,会引起晶格扭曲,影响金刚石中的构型、键型和电荷分布。
磷掺杂金刚石中存在大量空位,也会与磷原子形成结合力很强的磷—空位缺陷。
这种缺陷的能级位于金刚石导带底约1.7ev的位置上,可以补偿施主,阻碍磷原子的电离。
进而导致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磷掺杂金刚石薄膜。
虽然磷的能级位于导带底以下0.58ev,但是这种缺陷却还是存在。
“缺陷的填补……”
陈舟手中的动作加快,鼠标的滚轮不断滑动。
屏幕上的内容被陈舟拉到了共掺杂的部分。
氮原子处于金刚石晶格中的替代位置,会形成激发能量为1.7ev的深施主能级,在室温下不导电……
理论上,磷可以作为浅施主杂质,但磷原子的半径大于碳原子半径,很难掺入金刚石晶格中……
理论表明,磷—氮共掺的方法,也许是克服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自身补偿的一种有效方法……
……
看到这,陈舟手中的速度不自觉的慢了下来。
如果氮原子能够填补缺陷,磷原子的掺杂就有了空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