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不急一时(4/5)
标记?
牛轲廉也是个谨慎之人,这标记是万不得已才会用到的准备,已顺着两人的话语先看向了信纸右下方。
那是个“”字。
或许这不能算是个字,这就是个标记。
若非有边隽秀的簪花小楷相衬,牛轲廉还真无法注意到这个标记中那些细枝末节的异常。
这个看似“”字的标记,那一横平直顺滑,左右两端没有任何勾勒,就是一条等宽的横线。
而那一撇若以寻常笔法来写,本该是端落笔粗,走笔至尾端而起转细,可这个标记偏偏端稍细,尾端偏粗。
数十年军旅生涯让牛轲廉对于标记有异于常人的敏感,未见三人做出任何解释,他已大致明白了这个标记指代的含义和这套标记体系的使用方法。
在陌生环境下,人们习惯于用箭头标记行路方向,箭头起处唯有一线故而细,终端由三条线组成显粗,此处便是将箭头标记进一步简化为:起处细,去向粗。
至于那粗细均匀的一横,则指代立足之处。
不论是东西走向的街,还是南北走向的街,只要有“”字标记出现,“一”便简单地代表那条街,端细,下端粗的“丿”便代表自北向西南而行,或是自东向西北而行,一横一撇合在一处,其中想传达之意便是:我们是从这条街往那儿去的。
如果不是在街,而是在草原或是沙漠瞧见这标记,便可站在那一横的垂直方向,再根据那一撇的粗细判断去向。
当然那一撇也可以改成一捺,这种标记的组合很灵活,在蜿蜒曲折又有岔口的路,便能用均匀粗细的一撇或一捺指代立足处,用下端粗细不一的一横一竖指明去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